我父亲就是退休以后才学会电脑和上网的。他用的输入法是微软拼音中的笔划输入。其实老年人学电脑也不难。我父亲只上过小学,学电脑就是我们几兄弟教他使用几次而已,其余都是他自己摸索着上网。他在网上开了个QQ空间,内容还很丰富,经常更新,上传了不少他自己拍摄的照片。 所以我的结论是,只要老人家自己有兴趣使用电脑,学电脑是不难的,多用就会了。当然,如果有一本好的入门书,对家人没有能够教他学电脑的老人家来说是一个大好事。但是这本入门书必须浅显易懂,内容不要太多。我觉得这本书控制在100页以内比较好,只需要讲解最基本、最初步的东东,但是必须讲解得非常详细,考虑到各种情况。稍微深入点的东东都不要讲,书太厚了老人家也不会去看。只要教会老人家上网就行了,更进一步的内容,老人家完全可以在使用中自己学会,比如向请教于网友之类的。
关于这个问题,我给《算法(第4版)》的作者 Kevin Wayne 写了封电子邮件,他回复如下: Yes, the representation we referred to in the textbook was the representation in Java 1-6 but changed in Java 7.x (after our textbook was published). I think it was a major mistake by the Java designers and it broke a lot of code. There will be some mention of that in Algorithms, Part II. http://java-performance.info/changes-to-string-java-1-7-0_06/ Best, Kevin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解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组编,语文出版社,2012年9月第1版)第44页:在表达概数时,“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是唯一正确的写法,不能写作“20世纪30、40年代”“20世纪3、40年代”“20世纪30-40年代”以及“20世纪30~40年代”。这里说“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是唯一正确的写法,那么是不是意味着“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写法不正确呢?
《码农》第2期: 最喜欢的文章:《我的精神家园——陈皓(@ 左耳朵耗子)专访》和《以“玩”之名——赵劼(@ 老赵)专访》 这两篇专访的对象都是资深的码农,都有丰富的人生经验(虽然年纪都不算大)。酷壳(http://coolshell.cn/)和老赵点滴(http://blog.zhaojie.me/)都是我喜爱的网站,老赵以前在博客园的文章也常看(现在老赵基本上不在博客园活动了)。陈皓偏重于 C/C++/Unix/Windows 系统底层技术。老赵对 C 特别是 C++ 敬而远之,在技术倾向于 Microsoft,也关注 Linux/Mono。其实他们的共同点更多,都精通各种技术,和开源社区有很多联系。 最不喜欢的文章:《通才还是专才——由摩托裁员引发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