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公共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首尔市内的工地也渐渐起了变化。说到工地,那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呢?大多数人都认为,工地不但嘈杂、危险,还破坏了周围的景观。
如果将挡板运用到工地,那么工地不仅会变成展示厅,也可变身为艺术家们进行创作的油画布。比如,首尔新世界百货花费数亿韩元,将超现实主义画坛巨匠勒内•马格里特的《戈尔康德》搬上了挡板;光化门地区的《月上光化门》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人们在工地挡板上播下了公共设计的种子。
世界上许多博物馆都在施工时向人们展示了独特而充满个性的挡板。加拿大蒙特利尔美术馆在室外的工地也举办了一场别有风味的展示会。
该工地挡板上虽然只有一些画,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画很有意思。这些名画中融入了安全帽、榔头、凿子、电钻等各种施工装备。在“美术馆在成长”(The Museum is growing)的主题下,名画中的人物手持各种施工装备,犹如在为美术馆的改建添砖加瓦。不仅如此,挡板还采用了工地的普遍辨识色——黄色。
韩国也有类似的例子。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首尔馆于2013 年11 月开放。施工期间,工地挡板上画了许多很有趣的画。经过景福宫附近的人们无一不驻足与之合影。
有块挡板上写着Naked Museum,它指示着去往国立现代美术馆的方向。国立现代美术馆并不是一座与市民生活毫不相关、冰冷而沉重的博物馆,而是开放式的空间,等待恋人时可以进去小坐一会儿,需要片刻宁静时可以随时进去享受。挡板上有身体主要部分被树木覆盖着的裸体维纳斯,也有系着大红围巾、脸颊冻得通红的申润福画中的女性。这里并没有高贵得拒人千里之外,反而更多流露出一丝风趣而机智的味道。
这些工地挡板将艺术作品或设计作品进行重新加工,为枯燥憋闷的城市注入了新鲜血液。一块富有创意的挡板会得到人们的关注和呼应,获得比其本身价值更高的广告效应。那么,今后会不会出现含有信息的工地挡板呢?不妨设想一下,我们可以利用信息图技术为一座新开放的博物馆制作含有数据的挡板。博物馆馆藏艺术作品的数量、各类别作品的比例、价值最高的作品信息、职员与管理者的人数、预想的参观人数等,各种数字和故事都可以通过信息图得到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