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吐了一小糟,居然作为 "准布道师" 获赠 "布道之道:引领团队拥抱技术创新"
- 作为义务,整理通读体验,反馈书评:
- 真心好书,不过是否有用,见仁见智 ;-)
排版/纸品/内容 都不差,没有惊喜,薄薄一本,贴心暖心:
- 原来, 国外象俺一样跟各种小白持续斗争的苦逼 真特么多,经验都整理成书了!
- 原来, 俺一向的行为,业界尊称为 "布道师" 的哈!
- 原来原来...
其实呢,书中以 cookbook 样体例記述的各种对策/方法, 大家日常多少都在用,只是没有进行理论化了
最直观的是 p113 的综合表格:
- 可以直观的看出,我们日常布道时,面临的最常见/主要/核心/杯具性挑战:
- 无时间且不可理喻的boss 基本没有什么好招!!
其实第27章: 最后的话 才是作者真心想交待的事儿吧 ~ "只有过程,没有终点"
- 因为, 人都是秉性难改的~几十年积累出来的下意识反应,哪儿是布道师几个散招能感化过来的?!
因为, 技术世界变化太快,变化才是永远不变的,
- 但是,并不是説主动迎合才是真理
- 永远不要説绝对
- 没有绝对好的技术,只有绝对烂的团队
- 公司/服务/产品 成功与否,和使用靠谱的技术/思想/理念 没有绝对的必然关系
因为, 我们可以控制的事儿真心太少 ~ 仅仅有自个儿而已:
- 而且,就是自个儿,也很难直面多变的各种杯具时,可以简单转换角色,投入无尽的自我改造中,,,
- 何况,每次不论是否成功的布道,要付出多少时间/精力/情绪,抗住多少BS/无视/制约,,,都是绝对的沉没成本哈!
所以, 将努力改变环境的过程,视作目标,就不会被十之八九的残念所崩溃了哈!
纵观全书的各种招式,回想俺以往可能算 布道的布道 不觉顿悟:
俺真心不是 布道师 ,只能算有表演欲的 行者 :
- 俺体会得到 改变他人各种习惯时 mind hacking 成功的乐趣
- 所以,乐于分享,但是不关注分享的效果
因为,俺感觉追求美/优雅/pythonic 应该是每个工程师的天赋秉性, 而且,这真心是无法培养的东西:
- 所以,一向鼓吹,工作层级是:
- 作了->作完->作对->作好->使他人作好
但是,现实是所有项目都追求先 qiuck and drity 成功~嗯嗯嗯,或是説活下来,然后才有可能追求其它的
- 摧悲的是,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项目,总是处于这残念的第一阶段,,,
- 所以,对于项目 burned ,对于技术 布道ing ,是常态,,,
- 但是,没有成功项目/服务/经营支撑的技术团队,根本没有资格/话语权来要求管理层配合改变什么,,,一切都在巨大的惯性中,,,
- 然而,要"成功",完全可以不依赖技术先进性的哈 ~ 在中国!
综上, 俺只是根据自个儿的工作领域,不断尝试/组合/积累 出一整套可以令自个儿舒展的工具链/工作方式/管理模式
- 在职权范围之内, 当然可以很好的带领大家共同体验,优化协同,不断自娱自乐的完善
- 代价是,所有学习的时间/经验 成本,要团队自行消化
- 对于其它团队,如果没有政策/KPI 支持,怎么推广都是个渣!
- 所以,俺乐于展示/分享,但是,无法也没有义务承担推广失败的代价
不过 ,真心的, 通过 "布道之道:引领团队拥抱技术创新"
- 大家可以知道 布道 这一领域的潜规则
- 学习到各种技术之外的交流/培訓/影响力,,,招术
有用!也有趣,值得收藏!
ps:
- 这种仅仅将极小领域中的一个命题説明白的小书
- 图灵也勇气出版,而且敢于承担可能扑街的代价
嗯嗯嗯! 真心好事儿;-)
- 其实,各种重大突破,都是海量小问题解决后的自然结果
- 大家每每将领域小问题解决后,只要多留心,积累涉及的所有情况
- 积累起来,简洁的讲清楚,就是对同为程序猿们的有用好书了,,,
- 只是,怎么成书时,可以兼顾有趣,清晰,就得的编辑们的 布道之道 功力了!
pps:
忽然想到 布道之道 中提及的各种策略,其实和 议事规则 中包含的核心价值观:
+ 保护同意者的利益
+ 保护反对者的利益
+ 保护缺席者的利益
+ 保护骑墙派的利益
+ 保护以上全体的利益
完全吻合,将布道的过程,变成所有成员参与其中的学习过程,一定成,,, 否则,一定变成与人斗其乐无穷的无聊的为斗争而斗争的行为艺术了,,,
是也乎,是也乎:
Zoom.Quiet 120201获赠,120202以记
但最恨全角半角不分、标点符号乱整的文章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