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我将一些常用的科技图书出版当中的法律和规定列出来,尤其是一些已经更新的相关国家标准。
我手上出版专业的书不多,除了编辑证考核需要的5本书以外,还有这么几本书:
第二本:《科技图书编辑手册》
第三本:《科学出版社作者编辑手册(精)》(这么好的书当当竟然没封面?!)
第四本:《图书编辑校对实用手册(修订版)》(这本十分推荐,不过部分内容需要编辑仔细思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会专门用一个章节和大家分享我的学习心得。)
我个人推荐阅读第一、三、四本。各位老师如果有其他推荐书也请告诉我,我好去学习一下。
第一本:阅读这本书时,建议大家一定先要在网络上搜寻一下新版本,书里部分规章已经更新,该出第四版了吧。本合集里也收录了部分新版国家标准。
第三本:这本书侧重科技图书出版当中的科学性,同第一本,要注意相关国家标准是否更新。
第四本:这是一本卖了2万册的出版专业的书,可见其优秀,本书侧重文字方面的积累。(我会专门做一个章节来讲这本书的内容。)
几乎所有的编辑手册都会写上这样类似的话,尤其是第三本说得比较直接,原话我忘记了,大致内容是:
GB/T的这个T是推荐的意思,虽然是推荐,但是作为编辑应必须遵守,尤其是科技编辑。(这一点在新版规章中也有体现,不再硬性要求文艺类图书的数字用法,但要求其他种类图书尽量使用阿拉伯数字。具体用法见新版的数字用法。)国家的相关规定并没有影响原文的原创性和文艺性,只是要求图书内容形式更加规范和统一,减少错误的传播。
其他内容都是编辑应知应会的,我挑出来这个内容是因为这句话对我影响很大。没有“坏”的规定,只有“坏”的编辑。这也是我需要提高的地方。
(2013年2月)
GB/T 15834-2011 标点符号用法(1995版停用)
附件为《GBT15834-2011 标点符号用法》。
1995版已停用。
由于我常用的标准手册是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的《作者编辑常用标准及规范(第三版)》,里面关于标点的内容是1995版的,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掌握了新标点符号用法的要求。新版中有几点和1995版较大不同的地方:
4.2.3.3 在多个问句连用或表达疑问语气加重时,可叠用问号。通常应先单用,再叠用,最多叠用三个问号。在没有异常强烈的情感表达需要时不宜叠用问号。
示例:这就是你的做法吗?你这个总经理是怎么当的??你怎么竟敢这样欺骗消费者???
4.2.3.4 问号也有标号的用法,即用于句内,表示存疑或不详。
示例1:马致远(1250?—1321),大都人,元代戏曲家、散曲家。
示例2:钟嵘(?—518),颍川长社人,南朝梁代文学批评家。
示例3:出现这样的文字错误,说明作者(编者?校者?)很不认真。
4.3.3.3 表示声音巨大或声音不断加大时,可叠用叹号;表达强烈语气时,也可叠用叹号,最多叠用三个叹号。在没有异常强烈的情感表达需要时不宜叠用叹号。
示例1:轰!!在这天崩地塌的声音中,女娲猛然醒来。
示例2:我要揭露!我要控诉!!我要以死抗争!!!
4.3.3.4 当句子包含疑问、感叹两种语气且都比较强烈时(如带有强烈感情的反问句和带有惊愕语气的疑问句),可在问号后再加叹号(问号、叹号各一)。
示例1:这么点困难就能把我们吓倒吗?!
示例2:他连这些最起码的常识都不懂,还敢说自己是高科技人材?!
注意:是“?!”不是“!?”
下不赘述了,本想一一罗列,发现不同点还是很多的,已上传了附件,大家自己学习吧。
后记:刚才已经快速学习了一次,我感觉这次更改是比较成功的,因为这次实例非常详实,不似上一版会出现争议。同时也将之前1995版当中认为是错误的,但是出版行业内通用的一些标点符号的用法也补充了进来,总之需要编辑重新学习并掌握。2011版标点符号基础用法没有大的变化,补充细节内容比较多。
在此特别有个提示,在2011版中,对于连接号的用法有个“大的变化”,之前对于复合词中间的连接号有争议,半字号“-”和一次线“—”的界定很模糊,这次统一要求为用半字号“-”,一字线仅在表示时间和地址的起止时使用,具体见标准内文。
GB/T 15835-2011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1995年版本已停用)
学习中,先上传附件,一会分享心得。
一边学习,一边分享2011版本和2005版相比的变动。
新版就是实例多,大家请看附件内的标准吧。我不赘述什么了。
2005:二十几 三十多 四十余(正例,且必须使用)
2011:二十几 30多 三十多 40余 四十余(正例,带几字的用法不变,用汉数。“多、和、余”的用法在表达上无差别时,阿数、汉数均可使用。)
同样之前硬性规定,如今均可使用的数字用法有很多:
总而言之,想醒目就用阿数,想庄重一点,就用汉数。
并且遵循统一原则。
要注意相邻两个数时不能同时用阿数。
表示法律、公告、财务的数字时,同时使用阿数和汉数。
与时俱进的要求有:
四位整数可不用千位分节。(个人感觉这点很必要,四位数千分节反而影响阅读体验。)
数据连接范围可用波浪线“~”也可用一字线“—”。个人依旧推荐使用波浪线,因为毕竟是科技文稿,部分情况下一字线“—”容易和减号“-”混淆。
注意:新数字用法要求数字的显示格式为半字节。即21、336等,并非21、336等。
GB/T 7408-2005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 信息交换 日期和时间表示法 (非必读)
GB/T 7408-2005 是常识性数据源知识,很多都是常识内容,编辑仅关注时间和日期的表示方法即可。
这也是标记为非必读的原因。
同样附上国家标准的原文。
至于(精),不知封面是不是这样的: http://ww2.sinaimg.cn/mw690/53b54c40jw1e2e1frktxmj.jpg
第128页,第1行:
比方说食品行业吧。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快餐最时髦了。
上面的“20世纪”应改为“二十世纪”。
说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GB/T 15835-2011):在同一场合出现的数字,应遵循“同类别同形式”原则来选择数字的书写形式。
编辑说明
您好,我们通常采取“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写法,谢谢!
这个我说得对吗?还是编辑是对的?